精準兒童健康論壇圓滿成功
台灣精準兒童健康協會於109年10月24日舉辦《精準兒童健康論壇》。會中邀請台北醫學大學食品安全學系楊惠婷副教授、中興大學運動與健康管理研究所巫錦霖教授、上善心理治療所羅秋怡院長以及國衛院環醫所蔡宗霖博士共聚一堂,針對台灣兒童營養、飲食、心理和環境等主題進行研討。同時中山醫大蘇本華教授、中山醫大神經外科李祖信主任、中國附醫兒童內分泌新陳代謝科王仲興主任與馨蕙馨醫療集團兒童內分泌科溫美紅主任等四位醫師也代表醫界參與交流,藉由研究與臨床經驗實際關注兒童健康的相關議題。
身兼台灣精準兒童健康協會理事長的中山醫大蘇本華教授在致詞時表示,深耕兒科醫學二十餘年,一直想為台灣的兒童健康多做點事,然而影響兒童健康的因素如此之多,必須凝聚各領域先進的知識與經驗,才能對兒童健康做出具體且有效的建議。
環境確實是影響兒童生長的關鍵因素之一
國衛院環醫所蔡宗霖博士(圖一)引用過去與當前國際研究顯示,環境確實是兒童生長的關鍵影響因素之一。例如接觸重金屬(鉛、汞、砷)可能造成內分泌、生殖、神經與免疫方面的病變,長期暴露在重金屬的環境中,也造成癌症、糖尿病與兒童過敏疾病罹患率上升。未來有必要做更多研究,觀察各種環境因子的交互作用所產生的危機,遠離污染源,建構安全的環境,才能讓人安心成長與生活。
台灣兒童身體活動量不足
專家呼籲家長帶頭做榜樣 親子一起運動
近年來運動逐漸成為一種時尚,然而中興大學運動與健康管理研究所巫錦霖教授(圖二)所發布的「2018台灣兒童及青少年身體活動報告」卻顯示,我國兒童普遍存在著運動量不足、運動強度不夠以及家長缺乏運動習慣的問題。巫教授在演講中提到,家長是孩童習慣養成的榜樣,親子一起運動不僅促進身體健康、也可使家庭關係更緊密。參與研究的台灣體育大學副校長張振崗也出席了這場論壇,他指出台灣青少年身體運動量不足主要原因是靜態課程太多,政府和學校雖然認同運動很重要但始終不易落實。滑世代使用3C產品時間過長,也是導致身體活動量降低的原因之一。張副校長認為,如果家長回到家仍然手機貼身辦公或追劇,很難要求小孩去運動,因此他也提倡親子一起運動,彼此監督、共同為身體健康而努力。
適度關懷可讓醫病互動更順暢
上善心理治療所羅秋怡院長(圖三)以「發現與關懷」討論台灣兒童心理健康的現況與改善方向。她指出生理、家庭、個人與環境都存在著影響心理健康的不利因子與有利因子,也透由「家庭生命週期」的架構講述各階段對兒童心理的影響,並以案例說明協助復原的歷程,在場的兒科醫師也就臨床上遇見的問題與羅院長交換意見,期能經由適當的關懷使醫病互動更順暢。
學者提倡飲食教養
家庭應成為兒童飲食的守門員
至於家長最關心的營養議題,台北醫學大學食品安全學系楊惠婷副教授(圖四)實地走訪廠商,證實學校營養午餐確實遵守營養規範,但多數學生仍認為營養午餐不好吃,究竟原因出在哪裡?楊副教授提出「飲食教養」的觀點,從統計數據來看,減少含糖飲料與鈉的攝取都是一大難題,因為兒童的飲食與家庭生活型態息息相關,也就是在食物的選擇與烹煮方面,家庭應擔負守門員的角色,父母的健康才是幼兒健康的基礎。
總結四場精彩演說,中國附醫兒童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王仲興主任表示,環境、運動、心理與營養都是兒科醫學的支援系統,面對病友除了給予治療之外,領域專家的數據與經驗,確實能為臨床診治帶來更具體的生活建議。台灣精準兒童健康論壇蘇本華理事長亦指出,未來將不定期舉辦專業研習會與民眾講座,透過更多管道協助民眾了解相關知識與具體作法,共同為孩童生長、家庭健康、環境安全來努力。